时间:2023/7/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黔西城市一角(史开心摄)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黔西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中,黔西市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制定完善土地、财政、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强劲动力。“十三五”以来,全市完成城镇建设投资亿元以上(不含房地产),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53.2公里。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黔西城市建设面积日渐增大,人口数量逐年增多,为满足市民的生产生活质量、生命健康和出行需求,黔西因地制宜建成凤凰山公园等公园4个、高铁站停车场等停车场3个、公共卫生厕所23个。建成体育中心、双桥客车站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城市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为充分发挥小城镇带动、辐射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黔西在小城镇建设工作中,通过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城镇建设规模,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出省级、市级特色小城镇,进一步彰显了黔西小城镇自然、生态、文化的特色和优势。年以来,全市共投入小城镇建设各类资金60余亿元,全力打造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据悉,年以来,黔西建成小城镇汽车客运站、标准卫生院、农贸市场、广场及山体公园、污水处理厂、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等“8+X”项目余个,省级示范小城镇2个,市级示范小城镇5个,市定县级特色小城镇8个。

近年来,黔西把改造农村危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抓到了农村环境改善的关键,抓到了点子上,抓到了农民的心坎上。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黔西市共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户,其中:年户、年户、年户、年户,年至年对农村危房改造同步实施改厕、改厨、改圈“三改”工程户。

为转变建筑建造方式和使用过程中的粗放用能模式,有效减缓建筑能耗总量增长速度,年以来至今,黔西市完成建筑节能设计并通过建筑节能设计审查的新开工项目共计个,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合格率为%。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98%。

据悉,年以来,黔西共取得30个绿色建筑项目,建筑面积是.37万平方米。其中取得绿色建筑基本级的有12个,建筑面积是62.92万平方米;取得绿色建筑一星级的有17个,建筑面积是.45万平方米。

目前,按照基础设施整体推进安排,年城镇燃气管网推进已取得相应进展,完成景观大道中压管道1.2公里;站前大道中压管道1.6公里;贵毕路加宽中压管道2.0公里;冷链物流园区中压管道2.2公里;德利馨园至凤凰星语中压管道1公里;东出口中压管道1.2公里。

近年来,黔西市通过科学规划、建管并举,不断补齐城乡建设短板,提升城镇内涵底蕴,打造特色品牌城镇,统筹城乡共同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全力以赴厚植创新型中心城市生态文明优势,增强城市发展后劲,城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年底,黔西市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需达50%的目标要求,城区建设面积达20.8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41.29万人,城市人口23.31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1.67%,比“十二五”末的41.67%高出11个百分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黔西将围绕“基建强县”的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不断探索工作新方法、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城镇高质量建设,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下一步我局将结合实际,谋划储备‘十四五’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1个,总投资亿元,其中包含贵毕路加宽改造二期工程、横三线、纵三线、教育园区路网等城市道路11条共55公里,燃气管道及分输门站等项目7个,以及塔山公园、花都大道片区农贸市场等项目,多措并举力争项目建设。同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构建镇村联动‘1+N’发展模式,推进一个小城镇带动多个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黔西市住建局副局长龚正坤介绍道。(刁建平刘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52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