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农发行毕节市分行党委始终以脱贫攻坚工作为统揽,坚持党建统领全盘,聚焦短板弱项,推进“融资、融智、融商、融情”四融一体,进一步加大对地方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集中全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持续推进毕节与全国一道同步小康。十年来,累计投放各类信贷支农贷款.53亿元,贷款余额从年的55.94亿元到现在的.37亿元,增加了6.5倍,助力黔西、大方、七星关、织金、纳雍、威宁、赫章七县一区退出贫困县序列,辖内黔西、纳雍、威宁三个支行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劳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有力发挥了我行在脱贫攻坚事业中的先锋、主力作用。 全国脱贫看贵州,贵州脱贫看毕节。毕节市地处贵州省西北部,比邻云南、四川,国土面积2.68万平方公里,是乌江、北盘江、赤水河发源地。年末,全市总人口.85万人,占全省人口的四分之一,人口数位列全省市级行政区划第一,其中城镇人口.1万人,占比仅39.50%,城镇化水平较低。由于这里拥有全省最多的人口数和超过万贫困人口,成为全省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也是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 但是,再大的难题也挡不住农发行人“助三农、践初心、战脱贫”的使命情怀。特别是在年2月3日,总书记到毕节黔西县新仁乡化屋村考察时作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后,我们的努力方向更加明确、奋斗目标更加清晰,伴随着纳雍、威宁、赫章最后三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退出行列,古老的乌蒙大山终于结束了长期贫困落后局面,开始了新的发展之路,农发行人紧握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画笔,接续在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擘画支农美丽画卷。 一、扶贫路上,交通先行 区域发展,交通先行。 巍巍乌蒙山脉,阻挡了人们出行的脚步,加之贵州独有的“地无三里平”特殊地形,毕节又处于贵州平均海拔最高的地级市,使原本交通基础就差的困境更加雪上加霜。因此,天堑变通途,是毕节试验区人民对出行便捷这一愿望孜孜不倦的追求。 赫章,是位于乌蒙山腹地全国52个、贵州省最后9个脱贫摘帽的国定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农发行在毕节市唯一的无机构县。年2月,毕节分行组建成立农发行驻赫章扶贫工作组,选派优秀骨干业务人员到赫章深入一线开展工作,工作组了解到作为赫章重大扶贫基础设施补短板的项目--赫章城关至野马川城市干道项目资金紧张的情况后,加强与地方党政、企业无缝对接,积极向上级行沟通汇报,聚焦社会资本方评级、担保、还款来源的设计等项目“控制性”工程,迅速启动项目评估,成功于年8月30日发放赫章城关至野马川城市干道PPP项目8亿元(审批10亿元)。该项目是赫章县重大扶贫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项目设计通车里程30公里。该项目的实施,彻底打通了该县中南部六曲河、野马川、平山等乡镇连接县城交通瓶颈,项目惠及全县86万人口。年11月30日,该项目车浪段主体工程建成后,从野马川镇中心上到毕威高速野马川收费站的时间从15分钟缩减到3分钟,尤其是烧干洞“V”型高架桥,更是宛如一条巨龙横空出世、飞架南北....。 该项目的获批落地、投放见效,只是农发行以支持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支点助力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微小缩影,十八大以来,毕节分行持续支持地方建设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农村路网及贫困地区公路建设等,投放信贷资金30亿元以上,全力打通脱贫大动脉,充分展现了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大担当。 图为支持的赫章野马川城市干道 二、家门口做产业、留住浓浓乡愁 产业是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的根本之策。国家十分重视产业扶贫工作,强调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作为贵州省挂牌督战的9个未摘帽深度贫困县之一,一直以来,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威宁的真实写照,威宁也成了全省脱贫攻坚道路上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是毕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但威宁脱贫也要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耕地面积.5万亩,与低纬度、高海拔、强日照、大温差的区域性气候一道营造了著名的南方“马铃薯之乡”“中药材之乡”“畜牧之乡”“冷凉蔬菜之乡”“苦茶之乡”。 毕节市分行因地制宜,以支持蔬菜产业发展为突破口,连续投放支农资金1.5亿元,加快威宁县蔬菜基地建设的进程,通过吸收当地贫困户积极参与农业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种植区域,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发挥了“每10亩解决1个人口就业脱贫”的作用,年直接用工(贫困人口)人,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使贫困户“有产业、稳得住、能致富、可发展”。 如今,大量金融信贷资金的注入,使得威宁高山冷凉蔬菜产业异军突起,实现了产销两旺。产业一新,厚土生金。得益于蔬菜产业的发展,威宁许多老百姓通过土地流转、在产业基地务工、利益分红等方式,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为稳定可持续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支持的威宁县蔬菜项目 三、留住绿水青山,成就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红利就是发展红利。 横穿毕节七星关城区的倒天河,全长32.2公里,其中七星关城区段13公里,属长江中上游水系乌江流域的二级支流,也是这座黔西北古城的“母亲河”。伴随毕节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区的规模逐渐扩大,四面八方的人到这里定居开发,由于发展初期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重视,大量污水排入倒天河,一到夏秋汛期,河水便泛滥成灾、污水横流。而对倒天河河道治理便成了当地人民最渴望、最迫切解决的难题。 从6年开始,毕节分行就开始投入信贷资金用于倒天河水系综合治理,党的十八大后,该工程进入最后攻坚的关键阶段,该行一鼓作气、奋战七年,累计投入信贷资金18.23亿元,集中全力完成了该项目。这是毕节城市建设历史上一次性投入最多、规模最为宏大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7年的河道治理,曾经洪灾肆虐的倒天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解决下游5个乡镇共3万亩农田的灌溉;使河道防洪标准提高为50年一遇;带动了建筑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工就业和国有企业改制。同时,该治理工程既解决城区河道的防洪治污问题、下游多个乡镇的人畜饮水问题、农田灌溉问题,还对沿河两岸的生态恢复、环境保护、旅游发展、交通组织、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是关系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城市品位提升的重要惠民工程。 七年间,倒天河一步步变了模样,河水清澈了,河岸变美了,到河边游玩的人也增多了。倒天河的治理,带来的不仅是看的见的变化,还有整体水环境的提升和其他衍生效益。 如今,行走在毕节倒天河畔,我们会不自觉地为毕节能有这样一条干净、美丽的“母亲河”而感到骄傲,“倒天河畔丽人多,十里青山入画来”的愿景已变为现实,而这一切,离不开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倾力支持。 图为支持的倒天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 图为支持的倒天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三期碑记 四、旅游扶贫新探索,引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如何因时、因地制宜,积极适应旅游市场新变化,在那些基础条件相对较好、旅游资源开发较容易的贫困地区,把生态效益转换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探索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经济互促互进的脱贫致富模式,是毕节分行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年,毕节市分行成功发放1.95亿元旅游扶贫中长期贷款,用于支持彝山花谷景区建设,该笔贷款成为全省系统首笔旅游扶贫贷款,该贷款的发放让百里杜鹃管理区彝山花谷景区有了发展的后劲。 据悉,彝山花谷景区位于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启化村、凤山乡百鸡村、联兴村三村交界。该项目秉承“生态为本,特色为魂,发展为要,民生为重”的发展理念,以花海休闲为核心、以花海观光为基础、以独特的彝族风情为特色,通过彝山花谷旅游区项目带动,发展景区周边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农家乐、农家旅店、休闲农庄)30多户,建成3个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点),扶持组建乡村旅游合作社3个,辐射带动3个村建成产业培育型、环境改善型的旅游配套服务村,带动50户农户从事旅游配套产业,带动人就业,直接拉动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如今,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当地贫困山区农民致富路越走越宽,作为金融助力脱贫攻坚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农发行在将信贷资金不断投入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将服务视角扩大到相关连锁经营、种植养殖业和其他商品服务体系,继续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贡献金融力量。 图为支持的百里杜鹃彝山花谷旅游扶贫项目 五、党建统领,同心合力 十年来,作为一家专门服务“三农”发展的政策性银行,一直以来,毕节分行党委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锐意进取,持续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同频共振,团结带领全行干部职工切实扛起政策性金融的使命担当,积极投身到“支农报国、立行为民”的实践中,最大程度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始终在扶贫战贫一线高高飘扬,为毕节市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主力军作用,为全市决战决胜全面小康贡献了农发行力量。 在服务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毕节分行干部职工始终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发挥金融信贷“活水”作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代表。他们是初心使命的践行者,是爱岗敬业的奉献者,是业务领域的佼佼者,正是因为有许多像他们一样的农发行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推动了农发行在毕节这片热土上行稳致远、成绩斐然。他们不仅是支农为民的“先锋队”,更是脱贫攻坚“主力军”。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更进百尺竿。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牢记对毕节发展的殷殷嘱托、谆谆教导,始终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新时代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上闯新路,在服务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抢先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全力服务毕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吴秉文、李璐)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64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