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大使 http://nb.ifeng.com/a/20190603/7484288_0.shtml“社区各项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也很到位,居住在这里我感到非常舒心。”家住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街道金元社区13栋的居民李女士说。近日,记者在金元社区了解到,该社区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推行党建网、平安网、民生网“三网融合”,真正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贵州强化组织引领、围绕推动发展,不断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夯实基层基础,激发社会活力。同时把城乡社区治理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抓手,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公平正义,基层政权建设和城乡社区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金阳街道金元社区居民参与猜灯谜不断健全社区服务功能“以前是有家的地方没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现在国家政策好,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医疗教育等各方面也都很便利。”铜仁市大龙开发区德龙新区居民梁姬梅说。铜仁市大龙开发区加强配套设置建设,积极推进社区基础教育、休闲健康、就近就业、便民医疗、社区服务等方面建设,打造便民生活圈,为群众“居安、业安、身安、心安”提供充分条件。“十三五”以来,省财政总计投入1.5亿元,省民政厅共投入余万元支持各地建设社区基础设施。截至目前,全省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共建设城乡社区服务站个,覆盖%的农村社区、96.8%的城市社区,形成以社区服务中心(站)为主体、各类专项设施为配套、服务网点为补充、室内外设施相结合的服务网络。全省各地依托社区服务设施广泛开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区养老、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体教育、社区安全、法律服务、流动人口管理及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治和农产品质量监督等服务项目。贵州积极开展社区老年群体的日间照料、托老服务,青少年群体的服务管理、犯罪预防和小学生放学后的托管、看护服务以及残疾人和优抚对象的康复治疗、护理照料、餐饮递送服务。此外,贵州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参与社区治理、服务居民群众、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载体作用。“寨管家”入户宣讲大力创新基层民主自治“我们村有多人,以前就4个村干部进行管理,现在有26名‘寨管家’共同监督管理,村里环境卫生和村民思想观念大变样。”湄潭县西河镇石家寨村党支部书记李明献告诉记者。为有效发挥基层管理服务功能,湄潭县创新探索出“寨管家”农村基层社会治理“3+N”新模式。“3”即镇干部做指导员、村干部做包保员、村民组长兼寨长做管理员;“N”是寨里保洁员、水管员、护路员、护林员、安全员等。“寨管家”的管理模式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贵州以“五个民主”为切入点,创新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完善民主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出台后,贵州先后进行了十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选举的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不断增强;探索民主协商。指导各地由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牵头,依托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等载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主协商;推进民主决策。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组织形式、职权范围、例会制度和运行规则等,形成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两委”联席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为主的民主决策形式;加强民主管理。健全以村规民约、自治章程等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群众民主管理制度,引导村民依法依规参与村级事务、财务和集体资产等方面的管理,提升村民自治水平;规范民主监督。在农村全面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选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近5万人。加强村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切实做到“五规范、一满意”。探索由“官评官”向“民评官”的转变,由村务监督委员会每年主持开展民主评议。黔西县锦绣花都社区群众在文化广场唱歌跳舞提升安置社区治理能力“大家请排好队,把手中的积分存折交给工作人员登记,根据积分的多少来兑换商品。”近日,在黔西县锦绣花都社区文明储蓄银行内,群众纷纷拿着积分前来兑换生活用品。“我通过自觉自愿讲文明、维护小区环境、遵守社区相关制度等途径赚取到积分,用积分兑换了洗洁精、大米等。”社区居民夏正国表示,这个活动激励着他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年,贵州用4年时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万人。为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贵州民政系统持续聚焦“五个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安置区社会治理能力。合理设置街道,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目前,全省40个县(市、区)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设置64个街道办事处,建立社区服务中心,设置直接面向群众的“一站式”综合服务管理大厅。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合理设置社区居委会,目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规划设立个社区居民委员会、8个村民委员会。依法选举产生居委会班子成员,全省规划设立的居(村)委会均依法完成选举。实施网格化管理,目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共设立个居(村)民小组。建立健全自治制度,全省所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居委会全部制定居民公约,将搬迁群众社区融入、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环境卫生保护等助推安置区社区治理的内容纳入居民公约。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安置社区治理。引导社会组织、慈善组织和社会工作者为安置区搬迁群众提供各类服务,全省59个安置区新设街道完成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站设立与挂牌功能全覆盖。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韦倩编辑何涛编审杨仪杨韬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651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