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付群修,今年41岁,一家四口人,原是素朴镇和平村村民,年家中因学致贫被识别为贫困户。当时,我所在的村有30多户人家,通往外面的公路都是前两年才修好,家庭主要收入主要靠我和丈夫种玉米、土豆。平时最怕生病,医院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孩子读书要起早贪黑,一家人靠天吃饭……辅导搬迁儿童学习儿童读物(史松摄)年赶上国家的好政策,我一家搬迁到锦绣花都安置点。然而,突然离开居住几十年的地方,面对新环境,一下子不知所措,搬家那天,我哭了很久,舍不得老家的人们,面对未来充满迷茫。要干什么?能干什么?一切都未知,每隔几天,我就会跑回家,回去就不想回来了。搬迁后的很长一段日子,就在进城与回老家的路上度过。整理文化站书籍(史松摄)时间久了,在干部们的帮助下,我慢慢才有了归属感,忙了起来,回家的次数少了,于是我开始努力着融入新环境。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那天,社区上万名搬迁群众在广场上排成整齐的队形,外出不方便的人就在家中阳台上,一起齐唱《我和我的祖国》,手里摇着小红旗。那一刻,我突然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们有了新家,吃饱穿暖不愁了,孩子读书还有资助,我必须更努力才是。凭着这份信念,在社区的帮助下,我获得了个打扫社区卫生的公益性岗位。找到了工作,慢慢开始稳定了下来。平时没事我就找几个志同道合的邻居一起学跳舞,没想到一学就来了兴趣,跟我一起跳舞的人也越来越多。后来社区把我安排到文化站做了志愿者,负责社区活动的组织。之后,我的丈夫也通过居委会选举成为了一名社区干部,我们一家的搬迁生活,真正步入了正轨。业余时间付群修与伙伴跳舞(史松摄)想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和现在的改变,都还很不敢相信。如今,社区环境干净美丽,道路交通很方便,生病就医就在家门口,这几年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搬迁群众,能参与到社区的管理,我充满自豪。现在我有时间还会组织大家一起跳舞,我和同伴们还编了一些感恩的歌,参加过比赛,获得过奖项。大家都说我成了社区的名人了。的确,比在农村的时候我变得更加自信了,日子过得舒心了,我感觉自己都变年轻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翟培声整理编辑顾野灵编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56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