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5/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提起乌骡坝,有女都不嫁”。过去,乌骡坝的人们都因“乌骡坝”的标签抬不起头来。吃是粗糙的包谷饭、穿是破烂的补丁裤、住是低矮的土坯房、行是泥泞的毛狗路。彼时的乌骡坝,不仅是个民族村寨的名字,还是贫困的代名词。

乌骡坝社区,位于黔西县南面,距县城7公里,总面积6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寨。年末,乌骡坝社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元,人均粮食仅有公斤,全村80%的农户住的是茅草房。贫困,世代缠绕着乌骡坝人民。过去,这里与美好的一切都沾不上边。

在老一代人的记忆里,改革开放初期的乌骡坝,晴天一身灰、雨天满是泥;窗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没有发展门路的乌骡坝百姓,在穷苦的生活中煎熬着。随着包产到户政策的实施,当地群众依托地理区位优势发展水稻种植,才勉强解决了糊口问题。但落后的基础,让这个布依村寨久久困于乌蒙深处,发展滞后,贫困程度依旧很深。

转变,从年开始。年,深圳市对黔西县的帮扶覆盖到了乌骡坝社区。随着深圳市帮扶资金的注入,乌骡坝开始了改头换面的巨变。

乌骡坝新村陈颖摄

“大部分是基础实施建设的专项帮扶资金,拿到钱后,我们根据相关规定,开始进行基础设施整改。”乌骡坝社区支书潘安雄回忆,深圳帮扶的资金分批进入,同时也撬动了社会各界帮扶资金,搅动了乌骡坝发展的一池春水。

整合深圳帮扶资金,撬动社会资本,乌骡坝社区借助布依族依山傍水、聚族而居的特点,利用“生态家园”“危房改造”等项目,挖掘民族文化,着力打造布依风情村寨。随着项目的实施,过去贫困的乌骡坝日新月异。土坯茅草房变成了新式住房,泥泞的毛狗路变成了靓丽的小康路,文化长廊的建立让原本落后的山村散发出了别样的气息。大大改善的人居环境,催生了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的乌骡坝布依风情寨。

走进乌骡坝社区,极具民族特色的“乌骡坝同心新村”寨门格外引人注目,亮丽的颜色让这个村子散发着活力。来到乌骡坝社区二组,村民郭碧华家的新房屋便呈现在眼前,干净的院坝里,一条小狗和一只猫悠闲地嬉戏着,70岁的郭碧华坐在门前,看着这和谐的一幕。这个见证了时代巨变的古稀老人,也看着乌骡坝从贫困到小康的华丽蜕变。

“最早是茅草房,后来修了60来平米的瓦房,深圳帮扶乌骡坝进行新农村建设后,我家得了1万元的改造资金,现在这个房子,就是当年修的。”指着现在的房屋,郭碧华回忆起当时得到资金修房子的事儿,一下打开了话匣子。“那时候(深圳帮扶乌骡坝之前)家家条件都不好,别说修房子了,能吃饱穿暖就已经不错了,有了帮扶资金后,村里大多数人家都把房子修得像了样子,还通过帮扶搞起了养殖……”像郭碧华一样,深圳帮扶乌骡坝之后,村里大多数人首先得到了居住条件的改善。随着资金的不断涌入,村里的通村路、连户路也慢慢修了起来。

乌骡坝社区一角陈颖摄

建房、修路、引水……深圳先后投入余万元帮助乌骡坝建设基础实施。在深圳的帮扶下,社会各界也不断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44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