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百度竞价招聘求职微信群 http://www.cgia.cn/news/roll/1588002.html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由谋篇布局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年中央一号文件可总结为“一二三四”,即一个总体要求、两条基本底线、三项重点工作、四个保障机制 文件强调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责任,并首次提出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提升政策实效性 文 程国强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第5个对乡村振兴进行专题部署的中央一号文件。 文件共分8个部分35条细则,对年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概括而言,今年的一号文件可总结为“一二三四”。一个总体要求,即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两条基本底线,即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三项重点工作,即要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四个保障机制,即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扩大投入支持和金融服务,强化人才支撑和深化制度供给。 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也随之出现历史性转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根本任务,更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面对新环境和新形势,乡村振兴的战略定位也进一步深化。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这是新发展阶段稳大局的战略需求;着眼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农村市场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大有可为,这是开新局的关键基础;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基础支撑在“三农”,必须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这是应变局的压舱石。 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艰巨,做好“三农”工作具有更加特殊而重大的意义。 为此,今年一号文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稳住农业基本盘为战略基点,要求以更硬的措施、更强的执行力,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村民在直播带货(年4月13日摄)范晖摄/本刊 突出年度任务实效导向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至今,此次文件是第5个对乡村振兴进行专题部署的中央一号文件。此前出台的4份文件,主要聚焦于顶层设计,其中年中央一号文件更以部署“十四五”时期的“三农”工作任务为重点,突出其战略性和方向性。而今年一号文件继续锚定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更加具体、明确地部署了年度工作要点和推进任务清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由谋篇布局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使新时代“三农”工作抓手更加有力度、有实效,体现了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和实效性导向特征。 首先,强调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责任,这是此次中央一号文件的突出亮点。坚持把“三农”重点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以制度供给为支撑,将压实“三农”工作的责任更精细化、制度化、程序化,做到有规范、有标准、有依据。 一是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要尽快制定出台省级党委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促进党政同责见实效。同时,要求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使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共同扛起国家粮食安全责任。 二是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粮食安全最根本的生产能力。因此,一号文件要求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对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必须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抓好耕地保护和种植用途“非粮化”的管控。 三是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开展省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压紧压实部门和地方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全面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 其次,强调必须守牢底线。今年的一号文件要求,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尽管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达到1.万亿斤的历史新高,粮食安全保障处于历史最好的时期。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需求仍将持续增长,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粮食稳产保供依然存在短板弱项。 因此,今年的一号文件要求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一是通过压实责任,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稳住粮食面积和粮食产量,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大力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等,牢牢守好“米袋子”;二是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多措并举扩大大豆和油料种植面积,提高植物油自给率,力争“油罐子”里尽可能多装中国油;三是加大力度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加快扩大牛羊肉和奶业生产、稳定大中城市常年菜地保有量等,切实做到拎稳“菜篮子”。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针对当前部分脱贫地区群众收入水平仍然较低,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的形势,今年的一号文件在持续推进工作机制、政策举措、机构队伍等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同时,重点抓好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再次,注重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指向性。目前粮食生产的突出问题是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不赚钱。针对这些问题,从稳粮政策设计看,今年的一号文件更加注重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抓粮积极性。如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逐步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 与此同时,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创新粮食产销区合作机制,提高地方抓粮积极性。尤其要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使农民种粮有钱赚,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最后,强调政策的实效性。今年首次提出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并多次强调对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等加强考核,建立考核机制,提升政策实效性。例如,今年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将有利于遏制大豆和油料面积下滑的势头。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双减”,全国播种面积1.26亿亩,比上年减少万亩,产量万吨,比上年减少万吨。因此,必须严格落实各项政策举措,确保年面积恢复到年的水平,逐步提升国内大豆油料供给能力。 强化乡村振兴保障机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更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因此,必须不断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保障机制。 第一,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今年的一号文件指出要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建强党的农村工作机构,进一步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要求和工作机制,要求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三农”工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作用,把党管农村工作的政治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同时部署抓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推进机制,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 第二,扩大乡村振兴投入、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这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必须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等方面为乡村振兴构建基本保障机制、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举措。从投入看,一号文件指出要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等。同时,一号文件从多角度夯实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基础。首先对各类金融机构予以支持,例如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实施更加优惠的存款准备金政策等。其次强化制度安排,完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统计制度,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等。此外还注重精神建设,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最后通过保险等产品为安全托底,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强化涉农信贷风险市场化分担和补偿等。 第三,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这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保障。“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一号文件指出要启动“神农英才”计划、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完善耕读教育体系、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鼓励地方出台城市人才下乡服务乡村振兴的激励政策。这将有力引领和推动乡村人才队伍培育及建设不断加强,形成本土人才培育、城市人才下乡、专业人才服务等乡村人才发展新格局,增强乡村振兴人才凝聚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第四,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深化乡村振兴的制度供给。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要用好改革这个法宝,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抓好重点任务落实,强化改革集成配套,深化制度供给。一号文件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行部署,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增强制度供给,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主持人)■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29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