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发兵,现住黔西县锦星镇东庄村,以前,家里一贫如洗,为了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我一边养牛,一边专研养牛的技术,当起了“牛人”,对养牛产生了浓厚兴趣……王发兵用手机展示牛照年,通过种庄稼和养牛,我还清了贷款,从此我家不再走“下坡路”。我脱掉“贫困户”的外衣。扶贫干部宣传“特惠袋”,我贷了5万元,买了5头西门塔尔牛喂养。年扩大到11头的养殖规模。种植一年收入了3万多元。由于没有管护好,牛死了一头,也损失3万多元,很可惜。于是我苦学技术,每天赶着牛上坡吃草,认真管护,直到牛吃饱了才收牛回家,日复一日……今年,我主要以圈养为主,储备了许多饲料,煮熟了喂牛,这样牛更喜欢吃,还不会生病。王发兵在吹芦笙现在村里的通组路修好了,水泥路修到土地里,用旋耕机耕地更加方便。牛是我的宝贝,我主张不用牛耕地,那样做会跌膘,让牛多休息,才能多长肉,多增加收入。我算了一下,3头牛全部去耕地,30亩土地一个月也耕不完,然而一台旋耕机7天就耕完了。养牛和种地收入近10万元,加上我两个儿子出门打工的工资,一年也有不少收入。 现在,我除了养牛、带孙子外就是“玩”,玩智能手机,学拍“抖音”,玩“吹、拉、弹、唱”。我的电脑、芦笙、电子琴是一套组合乐器,在养牛的同时我还能对牛“弹琴”。我们家里该有的电器都有,真正过上了小康生活。明年,家里准备买轿车……未来,我还要赶着牛,奔向更好的生活。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翟培声编辑张良胜编审杨仪杨韬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614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