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5/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有人说:摄影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

看下面这些摄影作品,你是不是以为出自哪位摄影大家之手?↓↓

《柿子熟了》代远富摄

《春来农事忙》王大余摄

《红高粱》王大余摄

《醉在金秋》王大余摄

《水乡人家》刘刚摄

《十年寒窗》史开心摄

但其实,这些朴实动人的照片都是地地道道的庄稼汉拍摄的。拿起农具,他们是种地的行家里手;拿起相机和手机,他们把对摄影的热情和对生产、生活的热爱化作一张张“摄影大片”。

他们是贵州一群特别的“农民摄影师”,他们穿梭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镜头始终在“对准自己”,将生活化作一张张“田园风大片”。

农民玩什么摄影?种田的手照样也能拿相机!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洪水镇解放村,青山绿水,风景秀美,被誉为“柳岸水乡”,当地村民左手锄头,右手相机,在农忙之余记录家乡的山山水水、花鸟草虫,生产生活、用镜头摄尽农家生活百态。

《母亲》苏天鹅摄

“爱拍照”的村民们自发组织成立了柳岸水乡农民摄影协会,并于年3月19日正式挂牌,成为中国第一个村级农民摄影协会。如今,协会已有88名会员,除本村人外,还有邻村乡亲的加入。

航拍解放村。史开心摄

走进解放村,千亩稻田金光灿灿,清澈的逢水河迂回萦绕,一栋栋极具黔西北特色的农舍青瓦白墙,掩映在青山绿水中,只听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不时有“咔咔咔”的声响,偶尔还有相机闪光灯亮起。

“想不到吧,种田的手也能拿相机。”柳岸水乡农民摄影协会名誉会长史开心笑着说,我们拍的是别人的照片,记录的是自己的生活,农忙之余“捕捉美”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

村民在外拍摄。安兴明摄

“哪有钱买相机?刚吃了几天饱饭又要去过回穷日子!农民玩什么摄影?”却是农民摄影协会成立之初最常听到的声音。

年,解放村被纳入美丽乡村试点进行建设,路通了,景美了,来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村里还搞起了红米、油菜等种植加工产业,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但面对摄影这一新鲜事物,许多村民觉得这是城里人才有的爱好。

村民们约在一起拍摄花卉采摘。石小杰摄

面对质疑与嘲讽,协会最初的成员们“一手握着锄头搞生产,一手拿着相机玩摄影”,在农忙之余使劲拍拍拍,用作品说话,一张张作品让大家越拍越起劲,也让村民们竖起了大拇指。

“拍照片是对美的追求,比喝酒打牌好的太多了。”村民李永德今年已经71岁了,年他给孩子们提出想买个相机拍照片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从此单反与农具成了他每次下田的“必需品”。

《共筑致富路》安兴明摄

《耕》安兴明摄

“当年瞒着媳妇悄悄卖掉了去年收的水稻,凑了块钱,买了一台单反。”村民代远富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当时妻子和自己大吵了一架,亲戚朋友帮忙劝了很久才消气。

拿到相机的代远富离酒局与麻将桌越来越远,他一头扎进了摄影的汪洋大海里,烈日当头,数九寒天都挡不住他拍摄的热情,只要一闲下来,他就到处拍拍拍,慢慢的,他的作品质量越来越高,有作品开始在一些刊物上发表。

“没想到她现在比我还入迷。”代远富说,自从自己的作品开始在一些刊物上发表,妻子慢慢的也爱上了拍照,现在她每天都要用手机拍点什么给我分享。

村民在讨论拍摄。石小杰摄

“为了教会乡亲们学会摄影,协会邀请到高校教师、国内知名摄影师前来培训。”史开心说,为了鼓励更多人加入摄影队伍,协会对摄影器材没有要求,很多人的“武器”就是一部手机,大家拍的主要也是“三农”题材。

一群“门外汉”让摄影走进乡村、走进课堂

虽然设备简单,但村民却用一幅幅原生态的的摄影作品,展现了农村的生产、生活,这些年的发展变化。慢慢的,协会累积的作品越来越多,往刊物上投稿与参加比赛已经满足不了村民的需求,大家商议后觉得要办影展,把作品推到更广的平台。

《稻谷飘香》谢鹏摄

协会成立以来,经常在解放村、黔西县城、贵阳市举办摄影展。目前,已正式举办了19次大型摄影展。

每一次展览,对这群“办展门外汉”都是一次挑战。展览期间,会员们群策群力,每一个人都为展览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并把自己压箱底的好照片拿出来参展,许多家属和村民也尽可能的提供帮助。

柳岸水乡农民摄影协会的会长刘刚说,通过举办摄影展,吸引了更多的人走进农村、了解农业、关心农民,也把大家崭新的风貌与当下农村的幸福新生活展示出来。

《有低保生活好》刘刚摄

《花样年华》李大江摄

每到重阳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柳岸水乡农民摄影协会还组织会员走村串户为全镇90岁以上老人、贫困残疾人、计生“两户”无偿拍生活照和全家福,还送照片上门。

“有些老人一辈子都没拍过全家福和个人生活照。”史开心说,每次去给老人拍照他们都很开心,送过去的照片都被他们放在屋子里最显眼的地方摆放。

温馨全家福。安兴明摄

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到摄影,柳岸水乡农民摄影协会通过与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摄影系合作,让“摄影走进农村课堂”。

没有老师,就邀请贵州师范大学摄影系专家亲临洪水镇培训摄影教师,没有现成的教材,就请贵州师范大学摄影系的老师帮忙义务编写摄影教材,还在网上众筹到了两百多台摄影器材,给洪水镇每个学校分配到10台左右。

摄影课教材。史开心供图

年9月,洪水镇10所中小学校开设摄影课,成为摄影课程走进农村中小学课堂的首例。课程开设在地方文化课程教育中,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

“小学在五年级开,初中部分在七年级开,目前得到了教师、学生、家长与社会的一致好评。”史开心说,让孩子们从小感受美,追寻美,既开拓了视野,也培养了美的追求与爱好。

摄影课程走进农村中小学课堂。史开心供图

每周一节的摄影课,成了孩子们的“光影天堂”。由此,摄影课程进各中小学这个地方性个性化教学项目,也渐渐向黔西全县蔓延。

“大家都从摄影中得到了更好的自我改变”

从开始的不理解,认为摄影就是买设备,出去跑,浪费钱,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协会,这群“农民摄影师”用镜头“捕捉”美丽光影,用作品打动人的内心,用真诚与奉献让摄影艺术从这篇“泥巴地”开出美丽的花。

协会成立以后,越来越多的村民闲下来不再是喝酒、打牌、打麻将,而是三两个人约着一起出去,看下庄稼长势好不好,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拍的,顺便交流交流最近的想法与作品。

《秋收》侯尚芬摄

“通过这几年的拍摄的作品,可以看到我们这里的变化越来越多,大家作品里的房子越盖越好,道路越来越宽,农作物种类越来越多,精神面貌一年强过一年。”村民安兴明说。

“将绿水青山、农家生活百态、世事千变万化记录下来,分享出来。”柳岸水乡农民摄影协会的会长刘刚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希望通过摄影向更多的人展示农民的酸甜苦辣咸,展示我们新的生活、新的风貌。

《你拉我推》张建华摄

《浓浓的年味》苏天鹅摄

协会成立以来,协会成员共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各类大小奖项多项,并在多个刊物上发表作品。未来,他们计划把大家的作品汇成一本摄影集出版,让更多人了解贵州的农村和农民。

史开心说,我们只是记录我们的生产生活,有没有得奖、有没有发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从摄影中感受到了快乐,都从摄影中得到了更好的自我改变,这也是激励我们这群“农民摄影师”一直拍下去的原因。

《祥冬》李永德摄

《家园如画》刘刚摄

在摄影中寻找快乐,用摄影影响着身边的人,这群“农民摄影师”的作品中,有蓬勃的生命力,有恬静的乡村生活,有发自内心的微笑。

通过镜头记录生活,记录变化,是他们最淳朴的快乐。

来源:中国新闻社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45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