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彭凤驰,年作为驻村干部在金兰双玉村开展了一个多月的帮扶工作,后被抽调回单位。年6月我主动申请驻村,得到组织同意,以第一书记身份参加慕栗村脱贫攻坚收官之战。驻村期间,慕栗村3.2公里的通村水泥公路、3.75公里通组路已修好;自来水,安全电,手机信号塔也建到了家门口……村里的情况已得到了极大改善。
慕栗村是一类贫困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极为不便;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差;水资源缺乏,用水困难。受限于这些先天条件,全村共户,其中就有户贫困户,贫困发生率达到23.29%。记得我第一天去该村报到,单位领导带我到镇里与乡镇领导见了面,就直接去了村。一到村给我的第感觉是这个村里条件很不错,村级阵地已经建好并投入使用,还有附属娱乐设施篮球场等,村里的办公环境得到了极大提升。
在简单的熟悉村情后,就和村干部入户走访年即将脱贫的7户,逐户了解情况,分析原因,找对策想办法。最后7户贫困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民政兜底保障,引导外出务工等帮扶措施也都如期脱了贫。
在大走访过程中,二组农户普遍反应自来水是安通了,但是水来得不正常,有时甚至没有,针对此情况,我与村“两委”商议后,与自来水公司对接,公司安排技术人员到场查看,找到供水不足的原因是水管渗漏,水压不足。最终通过维修加固,错峰用水等方式解决了问题。
七组杨杨德开等3户人的安全用电通了,但以前因资金不够,用的木电杆,存在安全隐患,我走访时他们就反应,我说会向上级部门反应,争取解决问题,他们中就有人怀疑说:要解决了才算。从这句话我听出了他们的不信任和质疑。对此我积极跟镇里汇报了情况,经过多方协调,最终木电杆换成了水泥电杆,也换回了群众的信任。年6月村里申报的太阳能路灯亮化工程实施,小山村也像城里一样灯火通明,文体广场上跳起了广场舞,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
其实,我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及时帮助老百姓解决关心的事,及时传达上级的惠民政策,打通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的肠梗阻,真正守住了为民服务的初心,拉进了干群关系……
随着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人民群众跨过了脱贫难关,正朝着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振兴大道迈进如今。村集体合作社养猪场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待建成投产时,我有理由相信慕栗的百姓生活只会越来越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翟培声整理编辑孙远铭编审田旻佳李劼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595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