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山水,万物焕生机。 乌江上游,其南北两源六冲河与三岔河交汇之处,滔滔江水把延绵群山劈成两半,于崖下江边造就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苗家小村庄——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 依山傍水的化屋村 绿,是化屋村最亮的底色。从巍巍山峦到浩荡江流,从葱茏果林到农家庭院,片片绿色在大好春光里闪耀着“生态之光”。 驾驶游船搭载游客泛舟江面,赏一江碧水,观两岸青山,是村民尤荣文每天的工作。“我们村生态环境好,风景优美。春天气温回暖,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游客也越来越多,我每天至少要渡三、四趟,每趟费用有元左右。”随着春暖花开,到化屋村踏春观光、休闲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绿水青山成了尤荣文他们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化屋码头 年,看到家乡发展越来越好,外出打工多年的尤荣文决定返乡创业,兄弟三人成立了“画廊航务有限公司”,用打工积蓄购买2艘游船开始了“摆渡生涯”。他告诉记者,凡是到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村段旅游的客人,不少人都留下他的名片,“经常都有人打来电话咨询,准备带家人朋友前来旅游。” 庭前屋后绿树成荫,“花园楼阁”喜迎贵客。家住美丽的山水间,村民何兰夫妇抓住乡村旅游大发展的机遇,办起了集餐饮和民宿于一体的“农家乐”,年营业额达60余万元。“这些年来我们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是这片好山好水让我们吃上了旅游饭。”何兰感慨地说。 化屋村美丽的山水自然风光 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尝到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甜头,化屋村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前我们村的人基本是山旮旯里种包谷,难以自给自足。如今群众种水果、渡船、搞民宿和餐饮,生活面貌大为改善。”据村委会副主任杨香连介绍,为了进一步筑牢生态屏障,村里把之前种庄稼的“山旮旯地”大部分进行退耕还林,种上了枇杷、樱桃、李子等水果。 零散破碎的陡坡耕地变成了果林,化屋村又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林下养鸡。杨香连说,如今很多游客都喜欢吃生态土鸡,村合作社就在林下养殖“乌骨鸡”只,每年出栏只左右。 挥绿水青山之大笔,绘就幸福生活新画卷。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如今的化屋村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驾齐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汪瑞梁 编辑谢朝政 二审顾野灵 三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11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