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黔西县永燊乡沙坝河村全面提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质量,牢牢把握“八要素”,不断深化“三变”改革,扎实推进产业发展。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导向,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主线,以稳定增加群众收入为目标,着力构建“支部主抓、群众合力、抱团发展、互惠共赢”的发展格局。目前,沙坝河村村集体资金已达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万元。规范整洁的办公环境举旗定向,明思路找出路走新路明思路。沙坝河村曾经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条件落后、种植结构单一,加之没有思路,只能“望山兴叹,看水发愁”。面对现状,沙坝河村依托本地交通、区位、人文、自然资源等优势,提出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促乡村全面振兴”的思路,于年11月成立了沙坝河村特色山地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通过发挥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组织党员群众把土地等生产资源入股合作社,村集体、合作社与入社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村民变成了合作社的“股民”,拧成一股绳,走出致富路。沙坝河水库一角找出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思路确定了,但发展什么、怎么发展又成了问题。党支部通过组织“两委”成员、党员带富能手和村民代表到发达地区、经济强村实地考察、学习交流,汲取经验、谋划出路,激发村民“想发展、盼发展、愿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民从开始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考察研究和多方论证,结合沙坝河特有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坚持走“经果林种植、短平快结合”之路,大力发展特色生态种养殖业,让沙坝河畔真正实现林茂粮丰,六畜兴旺,瓜果飘香。产业规划走新路。由于经果林前期投入大、见效慢、周期长,不少党员群众对产业选择并不看好。为了不让老百姓的利益受损,沙坝河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走出一条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循环发展的新路。通过小作坊烤酒,用酒糟养牛,产生的牛粪培育蚯蚓,用蚯蚓养鸡,再用鸡粪施果树肥,既优化了生态环境,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从短期效益看,今年发展的肉牛、蚯蚓养殖及小作坊酿酒项目,预计年收益可达万元,按照“7:2:1”比例分配,除了留存发展风险资金30万元外,合作社股东可分成万元,管理人员奖励资金可达15万元。强筋健骨,鼓干劲拼闯劲提韧劲蜜本南瓜丰收鼓干劲。要鼓腰包必先鼓干劲,党支部从领办注册、章程制定、入股分红、产业选择、运营模式等各方面,对合作社组织机构、出资方式、职责任务、权利义务等机制进行规范完善。起初,村里不少党员群众对合作社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吃大锅饭、走回头路。党支部充分发挥组织、宣传、凝聚、服务作用,通过党员会、院坝会、堂屋会等形式挨家挨户宣讲政策,给村民算经济账、长远账,邀请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块现场培训,以看得见的利益和细致入微的分析让群众鼓足了干劲,全村现已有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凝聚起了强大的发展合力。拼闯劲。抱团发展,支部要带头;合作共赢,党员要示范。沙坝河村紧紧抓住党员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叫响“我是党员、向我看齐”的口号,激发全体村民干事创业的动力和闯劲,营造人人想发展、人人讲担当、人人比贡献的氛围。合作社成立后,村“两委”成员、村民组长、党员能手、种养大户等带头入股,铆足了齐心协力向前闯的劲头。通过示范带动,合作社股本现已达74万元,其中,村“两委”成员共出资10万元,占股13.5%;村集体出资27万元,占股36.5%;村民出资37万元(亩土地折资25万元、财政扶贫资金12万元),占股50%。装车出售提韧劲。村“两委”充分发挥党员和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着力让群众增动能、强本领、抓产业、固成效,有效提高发展的信心和韧劲。坚持以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第一关,把讲政治、敢担当、能带富、会服务的优秀村民选进村“两委”班子,为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储备了一批有信念、懂政策、善谋划的带头人,切实建强战斗堡垒。大力推广“塘约经验”,发动群众、带领群众、组织群众一起来干,真正实现了支部有作为、党员起示范、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逐步形成了“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营、村集体增收、老百姓致富”的新模式。固本培元,兴产业稳就业促创业养牛场一角兴产业。沙坝河村依托土地、水利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着力拉长产业链,制定“山上种水果、林下养土鸡,酒糟喂肥牛、牛粪育蚯蚓”的产业规划,大力发展精品水果、特色养殖、优质小酢酒三大产业。按照“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目标,合理利用资源,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抓转型,合理布局求效益。现已建成青脆李、花椒、枇杷、刺梨、樱桃等5个经果林基地,总面积达2亩,新建30亩蚯蚓养殖基地1个,建成年出栏头肉牛养殖场1个、年出栏1万只鸡养殖场1个、年产2万斤小作坊烤酒厂1个。群众在蚯蚓基地上务工稳就业。全力开展“稳就业”行动,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拓展就业空间,切实保障民生“底线”。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劳动力,合作社按照“打造一个基地、发展一个产业、吸纳一人就业、脱贫一个家庭”的思路,为群众开辟增收致富门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务工。除了发展种养业外,合作社还组建了劳务、建筑、运输、旅游等产业联盟,群众结合实际合理选择项目加入,全村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门口能就业、劳动就创收”。不断盘活人力资源,推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每年组织劳务输出50人以上。农技人员讲解花椒种植技术促创业。乡村振兴的根本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的动力来自大众创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决定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沙坝河村始终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围绕当地主导产业,通过政策法规解读、理论技术指导、现场实地教学等方式,让群众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熟悉了解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做到行有方向,干有成效。让群众切实树立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通过创业实现产业兴确保就业稳,让农业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行业,让农民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黔西县委组织部供稿 图片/谢远谋编辑:胡妍编审:许君友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64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