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9/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黔西县锦绣花都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石琳婕)安土重迁,黎民之性。“一没田,二没土,怎么生活?原来的老房子和土地怎么办?”今年68岁的兰秀芝和所有人一样,在搬迁前满是疑惑。数千年农耕文明的沿袭中,对土地的依赖是农民生存权益最集中的体现。所以,要搬,就得先斩断后顾之忧。亲情之家、儿童乐园、图书馆、电子书屋、4点半学校、老年活动中心、党群活动中心、新市民学校、篮球场、市民健身活动中心、道德讲堂、农民讲习所……展开贵州行政地图,个现代化新村跃然纸上。按照规划,搬迁任务分三年实施,年搬迁45万人,年搬迁76万人,年搬迁67万人。截止目前,三年累计整体搬迁贫困自然村寨个,建设住房45.39万套,搬迁入住万人,是全国搬迁任务最重的省份,搬迁难度之大、任务之艰巨、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从数量上看,贵州易地扶贫搬迁规模相当于冰岛全国总人口的5倍多;从时间上看,贵州仅用了3年;从安置方式看,贵州95%以上实施城镇化集中安置,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就业——拓宽就业路解决搬迁后顾之忧正在工作的米莉“从没想到会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有时候做梦都会笑醒。”正安县瑞濠街道新龙孔居委会32岁的易地扶贫搬迁户米莉笑着说。米莉的老家在正安县小雅镇木桥村,距离正安县城60多公里,是武陵山区深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年7月,正安县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扭转了米莉一家的命运。“听到要搬到县城,我第一个报名。”米莉说,按照政策规定,她们一家6口在县城的安置区分到了平方米的新房。两个孩子就近上学,走路只要10多分钟,丈夫在附近工地务工。年底,经社区干部推荐,米莉在安置区附近的黔灵女培训学校做招聘专员,每月工资元。之后她又参加了学校的家政培训,拿到了月嫂初级证。“做月嫂,每月收入多元。现在我的月嫂订单,都已经排到明年1月份。”说起收入,米莉很满意。为了促进就业,正安县搬迁群众户均就业1.8人,已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一户一人就业”目标。同时,正安县还通过劳务输出的方式,强化与对口帮扶城市上海市杨浦区的劳务协作,积极与省内外企业联系对接,有计划、有组织地向上海、广东、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输出劳动力,目前已实现转移就业人。凯里市上马石小区搬迁群众苗族刺绣就业是民生之本,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和发展。据贵州省生态移民局统计,截至目前,全省搬迁劳动力累计就业创业65.55万人,户均就业1.62人。就学——安置点有了“四点半学堂”“四点半”学堂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珙桐街道白水河社区鸽子花风情小镇,有间特殊的学堂,它的上课时间是下午四点半。鸽子花风情小镇是移民安置社区,“四点半课堂”就在社区广场旁边,不少孩子准点相约来到这里,有序地签到后便开始做作业、阅读课外书籍或是围坐在一起画画、捏橡皮泥、下棋……不亦乐乎。同时,来自毕节市的3名驻点社工也忙了起来,组织签到、引导孩子们坐下、指导孩子们做作业……“每天放学后都会有许多孩子来到这里,他们都是安置区里一到六年级的学生。”鸽子花风情小镇社工告诉记者,“多的时候有60多人,少的时候也有30多人。”“绝大部分小学是下午四点左右放学,这一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之间存在‘真空地带’,这里正好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放学后的学习、娱乐场所,同时,还能降低孩子们的安全隐患,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驻点社工说,“周一到周五的四点到五点半,我们都会在这里辅导孩子们做作业,陪他们玩游戏,每个周五,还会针对孩子们的兴趣开展一些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并有所收获。”“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教育扶贫是长远的、可持续的、根本性的扶贫,一个人只有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通过自己的学识和努力找到一份好工作,才能解决一个家庭的贫困问题,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真正地迈入小康社会。目前,通过整合项目资金25.23亿元,在全省范围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和中小学学校所、儿童服务中心个。就医——打通看病渠道让搬迁群众有病能治阿妹戚托小镇卫生院黔西南州,晴隆县三宝彝族乡,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晴隆县志》记载,三宝乡的苗族、彝族群众在明清时期为躲避战乱而迁徙至深山。地处石漠化片区、全乡村寨都“挂在”半山腰、全乡只有一条公路与外界联通、乡内无一条河流……躲进深山的先辈们保全了性命,却让后代陷入了贫困旋涡。搬!年,省、州、县、乡多次研究后,最终决定在县城城郊的山坡上打造一个阿妹戚托小镇,对全乡户人实施整乡搬迁。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因病致贫是三宝乡群众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未搬迁前,全乡卫生院7名医务人员中没有一名执业医师,仅能提供门诊服务,而村卫生室更没有稳定的医务人员。阿妹戚托小镇新建成的卫生院设有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肠道发热门诊、外科及全科诊室、内科儿科诊室等,并新配备了DR室、B超心电图室等,还开通了远程会诊系统,可满足上万人基本就医需求。“以前村卫生室只能打疫苗,没有药卖。去乡卫生院看病走路要1个小时。”30岁的苗族搬迁户杨登贵说,现在走路10分钟就能到安置点卫生院,从挂号、就诊到开药,每个环节都有专门医护人员,普通的病不出社区就能看好。“小病拖、大病扛,赤脚医生田里忙”,这是对过去贫困地区医疗环境的真实写照,现如今,贵州全面实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健康扶贫等“五个全覆盖”。据贵州省生态移民局统计,年新建安置点医疗卫生项目个,正在建设12个,新建安置点社区服务中心(站)个、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个。“全面完成万人易地扶贫搬迁!”12月23日,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传出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就业就学就医,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的推进,全省百花齐放,捷报频传。过往,大山延绵,阻断了山里人的脚步和眼界。而今,易地扶贫搬迁就像是一粒火种,山门洞开,点燃了人们眼里的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归根结底会成为人民战胜贫困的不竭动力!这股源源不断、汇聚而成的力量,连接着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来源:多彩贵州网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60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