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9/1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我叫陈娅,是黔西县花溪乡瓦房村陈向军的女儿,我家有四姊妹,都是大学生。     我父母只是普通的农民,多年来,他们主要靠在贵阳租房子和土地种菜维持生计,艰难地供我们读书。上学的费用一直是压在父母身上的千斤重担。那些年,我们经常从父母口中听到的总是他们“愁学费”的事情。很多次,一到开学季,家里就一贫如洗。为了挣学费,父母起早贪黑、风吹日晒,过多的操劳让他们的手磨起了老茧,脚裂开了口子,人也显得苍老。好几次由于不忍心看见父母那么辛苦,我曾想过悄悄辍学。由于特别珍惜上学的机会,又因学费让父母劳累使我有负罪感的心情困扰了我多年,既是压力,又是动力。     不过,几年前,瓦房村驻村第一书记陈超的一通电话给我家带来了温暖与希望。通过一系列识别程序后,我家被纳入精准扶贫户,解决了我家的燃眉之急,成为我家摆脱因学致贫的转折点。因为有精准扶贫和相关政策的护航,所以我们获得了教育资助、助学贷款等各种补助,父母肩上的重担一下子减轻了很多,我们顺利读上大学,学有所成。年,我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后就找到了工作,年转为读研,年毕业后又走上工作岗位。弟弟陈鹏旭年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也找到了不错的工作。目前,家里的两个妹妹正在上大学,未来可期。如果没有这些好政策的帮助,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之家是无法支付四个孩子上学的各种花销的,更不要奢望有好房子住了。     让我们记忆非常深的是,为了挣钱供我们读书,父母被迫经常搬家,因为长期居无定所,所以“家”这个概念对我们而言总有些虚无缥缈。在弟弟陈鹏旭七岁时的记忆里,我们家的房子是石块建的,石棉瓦盖的,最怕下大雨和冰雹,他渴望有个大点的安全的房子。在小妹陈鹏香的心底希望有属于自己房间,不用因房租贵一间小屋放两张床,睡五六个人……直到年,我们终于搬进了安定的新家,从此在外便愿意想起了“家”,因为那些温馨的画面终于不是房东可以随意拿走的了,而这个新家正是易地扶贫搬迁给我们带来的。因为经历过一段艰难的岁月,所以这个家对于我们有着特别的意义。非常庆幸生活在一个好时代,精准扶贫给我们家带来的改变,不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我们有正确的价值观,正直善良,内心充满深刻的家国情怀。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接受过太多的帮助,所以也想成为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如何把这些年接收到的资助以有形的方式或无形的方式回报给社会,这是我们应该思考和做好的事,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一种使命。我曾经向帮扶我家的陈超书记表达我们家对他的感激之情,他却说:“你们需要感激的不是我,而是党和国家,等以后你们有了能力再把这种大爱传递下去,这就是对扶贫工作者最好的回报。”   他的话让我很感动,我想来日方长,在回报父母之余,这种感恩之心会一直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使命,成为更好的我们。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翟培声编辑韦依   编审杨仪施昱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6107.html
------分隔线----------------------------